
星火燎原,逐光山林
——造林大户黄振芳
白云缱绻,倦鸟归巢,红日默默敛起炙人的光辉,一点点沉没在地平线下。一个挺拔的背影撞破夕阳下的静寂,他伫立良久,望着家乡的后山。荒凉,死寂,寸草不生。风起,裹挟起黄沙漫天;雨落,浑浊的泥水冲下山包,蜿蜒成地面抹不去的疤痕。采土后被遗忘的坑洞是土地上遮不住的疮痍,如同空洞的眼窝大睁着向着苍空。
这还是记忆中那个山清水秀的后洋村吗?千疮百孔的山村刺痛了他的内心,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徐徐浮现。雷厉风行才是实干家的做派,他瞒着村里人出了村,归来时目光坚毅,像燃烧着一捧照亮山林的火。
山村不大,消息总是不胫而走。黄家贷款八万元想要整治荒山,这个令人咋舌的决定柳絮般飘满了村头巷尾。“振芳这小子啊,还是太年轻,这么大一座荒山,几年也不见得它冒一点绿,整治荒山?准保没戏!”“这赔钱赔力的买卖,谁做谁吃亏。就凭他那气力,还能整出花不成?”潮水般的劝说与质疑铺天盖地地涌来,他只是沉默不语,抬首间再次瞥见光秃秃的山包。收拾行囊,他携一家老小,义无反顾地“扎”进了荒山。
那是他在后山上度过的第一个春天,找不到支持他的乡亲,他凭一己之力挖坑、插苗、填土,费尽千辛万苦,让四百棵树苗在荒山上“安了家”。初战告捷,他却因为树木十几年的生长周期犯了愁:没有收入来源,衣食生活尚且无法满足,谈何整治山林呢?他在窗前踱步苦思,目光扫过林间大片空地,顿感眼前一亮:何不林间套种家常农作物,“以短养长”,既节约土地资源,又解决了资金问题。难关迎刃而解,他动员家人在树间种植马铃薯、玉米。一时间,深深浅浅的绿此起彼伏,枝叶婆娑,透露着重生的喜悦。
寒来暑往,岁月一圈圈刻录下树的年轮,也记住了他踏遍后山上每一寸土地的身影。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,树林中时不时闪过一道白光,那是他握着手电提防小动物啃食脆弱的树苗;冬日,苍山负雪,他亲手刨开雪层,十指通红,寒气彻骨,心里只惦念着被压折的小树;随着山林巨变,越来越多村民踏上他的道路,他将套种的农作物改为草珊瑚、黄精等名贵药材,整治荒山的同时为村民发家致富......一转眼,沧桑巨变,疮痍的坑洞已然消逝,风过,绿波荡漾,动人心弦。挺直的脊梁渐渐佝偻,满头青丝熬成霜发,昔日小伙子眼中的星星之火燎出了大好山林,这一干,就是四十余年。
随着他的故事广为流传,后洋村建成了林业生产文明实践基地,“黄振芳”的名字载入了周宁县绿色发展的史册,“黄振芳家庭林场”也成为全国林业发展的杰出代表。如今,他的儿子接续他的事业,致力于后洋村进一步发展;他的孙女教书育桃李,将他的故事传遍大街小巷。“一片林,三代人,绿了青山,红了日子。”《人民日报》的赞誉,精炼了黄振芳祖孙三代与荒山蜕变相伴的故事。
苍山,绿地,林涛声响。毅然决然奔赴荒山的背影仍若隐若现。后洋村里,老树枝繁叶茂,小树抽条扎根,那团燎出锦绣山林的星星之火仍在燃烧,光辉灿烂,映照着连绵不绝的青山......
选送单位:宁德市第一中学
作者:高二(1)班 林茜
指导老师:兰心
来源:宁德市第一中学
编辑:林宇煌
审核:蓝青 梁辉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