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陈金:“画”出美丽乡村新画卷
闽东日报·新宁德客户端 2024-09-27 12:21

 

人 · 生活 · 宁德
〔 第308期 〕

 

人物 | 阮陈金

周宁墙绘师

栩栩如生的千年银杏

活灵活现的鸡犬孩童

绚丽磅礴的牡丹花田……

周宁县礼门乡秋楼村换上了“新装”

这是墙绘夫妇阮陈金、阳巧的作品

今年3月,他们受到礼门乡政府的邀请

来到秋楼村进行墙绘创作

历经半年

将本来单调的乡村砖房

变成了礼门乡的景点“宣传栏”

引来了不少游客驻足

 

“回村是一件幸福事”

 

 

秋楼村位于周宁县礼门乡西北部,自从2019年,礼门至陈峭段县道通车后,公路也穿过了秋楼村的主干道。初见阮陈金时,他就站在这条公路旁,穿着沾满画料的长裤,头发扎成发髻,“我行我素”的装束对于这个小小的传统村落来说格外显眼。

阮陈金是秋楼村本村人,之前与他的爱人阳巧在厦门一起从事着摄像、绘画、泥塑等艺术工作。一次机缘巧合下,礼门乡的乡党委书记得知他的才能,促成了墙绘的诞生。“外婆年纪大了,我常常想回来看看她。正巧乡里找我回来,想用墙绘将秋楼村与滴水岩、常源村、陈峭村这几个景点串联起来,形成完整的旅游路线。又可以照顾外婆,又可以画画,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事。”

 

村民的“不理解”

 

阮成金虽是秋楼村本村人,在墙绘初期还是受到了村民们的非议。

“一个男的怎么头发那么长,好奇怪。”

“整天拿着个照相机,有什么可照的!”

顶着压力,阮陈金和墙绘团队开始了原定的创作计划,按照以往的绘画风格,阮陈金以简单的笔画描摹了人的形态,把绘制的重点放在了整体画面的故事性。当时正是村里犁田、讨笋的时候,他就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农事画了下来,没想到,这样的绘画风格又让村民们议论纷纷。

原先的水牛犁田画

“不好看!”村民们对喜恶总是直言不讳。一位村里的阿婆,为了拒绝阮陈金在自家墙上绘制人力犁田的画面,特地找到了他同在村里的姨婆“求情”。无奈,阮陈金重新思考了绘图方案,将原本的犁田主题,更改为当时满山的杜鹃花,看到墙上绽放的姹紫嫣红,阿婆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
也是因为这些村民的“不理解”,让阮陈金意识到,绘画题材与形式不仅要符合他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,更要是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内容,也许独特的风格能够吸引一部分游客,但每天面对这些墙绘的还是居住在当地的村民。后续,他根据村民们提出的意见进行多次修改,以写实风代替了之前的漫画风。

修改后的杜鹃花图

 

永远留在村里的银杏王

 

秋楼村里有两棵“银杏王”,其中一棵高达21米,需要5到6人抱树才能绕其一周,银杏王位于村里的山林深处,从主村步行到树需要徒步一小时左右。为了更好的还原银杏树的风貌,阮陈金特地找来了熟悉地形的村民,到银杏树下实地考察了一番,从树皮的纹理到树叶的形状,仔细观察银杏树的每一个细节,力求将这千年古树的风采完美呈现在墙绘中。

当第一幅千年银杏墙绘完成时,秋楼村全村出动,男女老少都出屋观看。“杜鹃花”阿婆的眼睛不太好,远远的看到了银杏画后有些疑惑。

“这棵树怎么长到这里来了”

“谁搬过来的,它的根也挖过来了吗?”

阮陈金没有把事实挑明,只是告诉了阿婆:“它以后永远都在这里啦!”

 此后,阮陈金发现自己的作画环境变得热闹起来了,时不时会有村民在一旁给他出谋划策。

“有的甚至搬了板凳,像看电影一样看我的墙绘。”

“有几个村民,每天都要夸好几次我的画。”

从一开始的不认可,到现在男女老少都“参与”墙绘的创作,村民的态度转变,让阮陈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。

 

一幅画画了五遍

 

从3月到9月,墙绘的创作经过了寒暖气候更迭,也经历了风雨阴晴的气候变化。“我身后这面墙上的图,重新画了五遍”,阮陈金指着一幅银杏墙绘说,绘制这面墙时刚好是雨季,每一次等不到画料牢固,雨水又将画面冲刷得模糊不清。

除去自然带给他们的考验,对墙面材质的不了解也让墙绘工作走了弯路,丙烯颜料涂抹在粗糙的水泥墙上时,颜色会被墙面“吃掉”,需要反复涂抹三遍以上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,而画完即使过了几天,被雨水一浸泡,画面就会出现褶皱。后来他们尝试用漆去调和颜料,才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面对这些曾经的“烦心事”,阮陈金说:“我们因为各种原因遇到很多阻碍,但最后终会有好的结果,我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绘图中吸取新的能量,在不断地学习、进步。”

 

秒变村里“最潮”打卡点

 

在村的入口处,阮陈金绘制了一幅礼门乡旅游地图,涵盖了村中的代表性景点,让驻足的游客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整个礼门乡的旅游路线。除此之外,阮陈金还在墙上绘制了互动式墙绘,秋千、银杏叶、苞米棒、灶台……这些图案都绘制出了阴影,看上去好像真的浮出了墙面,惟妙惟肖的立体图形,让游客可以在银杏树下“荡秋千”,也可以在灶台前“摘苞米”。墙绘多了一抹趣味性,也为秋楼村增加了好几处“打卡点”。

 

新起点,新未来

 

我们来到秋楼村时,墙绘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。对于下一步的改造计划,礼门乡和阮陈金都在寻找新的契机。因为阮陈金的到来,乡里计划在秋楼村设立一个“画中秋楼”人才联系点,鼓励更多青年加入乡村改造计划。

这次回村,阮陈金发现,村里的天比印象中的更蓝,乡音比印象里的更有韵律,在村里作画,也是他重新认识这片土地的过程。谈到这次回乡墙绘的感受,他说:“村里的老人平时接触绘画只能通过电视,有些老人眼睛也不好,当这些画面直观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,能明显感觉他们的情绪变化,是特别开心的。希望我的墙绘能给秋楼村的未来带去更多可能,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感受礼门乡的风土人情。”

统筹 / 吴明顺

摄像 / 吴圣锦 何冰如

剪辑 / 何冰如

编导 / 林哲雨

文字 / 林哲雨

监制 / 周邦在

总监制 / 陈建忠

  感谢关注《面孔》栏目,如果你的身边有从事特殊少见的职业或者是有正能量的人、工匠和手艺人、有趣有故事的宁德人(新宁德人),欢迎推荐给我们,邮箱nspmklm@163.com,我们希望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故事能够让更多人倾听!

 

来源:闽东日报·新宁德客户端
编辑:林哲雨
审核:刘宁芬 吴明顺

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
72小时热点
1

金涵畲族乡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

闽东日报·新宁德客户端
2天前
7939 阅读
2

福建文学 | 刘岩生:山里有桥

福建文学
5月3日
1.1 万 阅读
3

知乎者也 | 张迅:家住华府(二)

闽东日报·新宁德客户端
1天前
4847 阅读
4

创建站以来新高!宁德站“五一”当日出发旅客19391人次

闽东日报·新宁德客户端
21小时前
5027 阅读
5

重磅!央行发布10项措施

@央视新闻
3小时前
4539 阅读